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吴曲越韵姑苏情一一评弹名家杨乃珍
2018-05-30 19:20:00
杨乃珍1937年11月生,国家一级演员,省曲艺家协会原主席。中国曲艺牡丹奖落户江苏后,全省曲艺蓬勃发展,杨乃珍欣慰不已。

  2008年10月,杨乃珍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杨乃珍 1937年11月生,国家一级演员,省曲艺家协会原主席。1956年开始学习评弹艺术,在数十年与琵琶为伴的评弹艺术生涯中,形成了台风端庄、说表清楚、运腔婉转、韵味浓纯的艺术风格,成功地塑造了《白蛇传》《玉蜻蜓》中的白娘子、金张氏等多个人物形象。

  主要奖项

  1960年参加省文教群英会,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曲艺节目演出一等奖;

  1986年获全国曲艺大赛荣誉奖;

  1995年在中国曲艺节获牡丹奖;

  1997年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表演奖;

  2008年10月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5月获江苏省委、省政府“紫金文化荣誉奖章”。

  五十多年前,毫无思想准备的19岁苏州姑娘杨乃珍踏进了评弹艺术殿堂。回首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古稀之年的杨乃珍淡定从容。任时代沧桑巨变,任人生高低起落,杨乃珍对评弹艺术的痴情不变。

    《我的家乡在苏州》杨乃珍 伴奏 徐祖林 郁小庭 (视频来源网络)

  无心插柳,闯入评弹这一行

  儿时的杨乃珍,经常跟着父亲去听评弹。那时候,她的心思并不在评弹,而是牵挂茶馆中的小吃。1956年,杨乃珍因患红眼病在家休养。那时她一心一意想当医生,而邻居好友却盼着当演员。刚好,江苏省苏昆剧团和苏州市评弹团联合招收学员。考试那天,朋友怯场,杨乃珍自告奋勇陪她同去,尽管她的一只眼上还贴着纱布。待考试结束,主考老师注意到这个封住一只眼的姑娘,身材颀长,含笑的面庞上透着文静,一看形象就是演员的好苗子。主考老师让她唱首歌,她落落大方,张嘴就唱起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歌声高亢优美。欣喜的主考老师特地记下了杨乃珍的姓名和地址。没有报名的杨乃珍,几天后却收到了复试通知,最终,成了300名参考者中惟一被录取的人。

  少年时期的杨乃珍

  琵琶为伴,雏莺初啼便不同

  经商的父母并不赞同女儿走江湖吃“开口饭”,苏州市评弹团团长、评论名家曹汉昌几度上门游说。杨爸爸最后提出一个要求,要求杨乃珍必须跟50岁以上的老师学习,曹汉昌一口答应了。杨乃珍运气好,一进团就跟上了名噪江浙沪的“俞调”弹词老艺人俞筱云、俞筱霞,成为这对兄弟搭档的学生。从此,杨乃珍与琵琶为伴,跟着俞家兄弟跑码头,开始学《白蛇传》《玉蜻蜓》。两个月后,杨乃珍随老师登台弹唱。雏莺初啼,立刻引起了评弹前辈和听众的啧啧称赞。一年不到,苏州评弹团当家说书人曹啸君,一眼看上了杨乃珍,挑选她为说书下手。从此杨乃珍有了第二任老师,艺术上日趋成熟。

  与曹啸君老师演出《白蛇传红楼说亲》

  中国姑娘,走上世界大舞台

  1963年,文化部组织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出访日本。杨乃珍梳着长辫,穿着粉色旗袍,怀抱着琵琶登上了日本舞台。这是我国评弹艺术第一次在国外亮相。随着琵琶声响,杨乃珍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一出口即声惊四座。端庄娴雅的台风,清晰甜润的说表,委婉悠扬的韵味,征服了日本观众。在东京、名古屋等11个城市,杨乃珍每次唱完都要谢幕好几次才行。接着,艺术团赴香港访问演出,杨乃珍又以一曲《苏州好风光》唱醉了香港听众。很多人专门到后台送花送食品给她,指名道姓要找“杨乃珍小姐”。以后,杨乃珍把这首《苏州好风光》从家乡一直唱到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等国家,把祖国的优秀曲艺艺术传播到世界大舞台。

  1963年赴日本演出照

  岁月沉淀,艺术生命迸发新活力

  杨乃珍凭借着《故乡行》、《我的家乡在苏州》等一次次摘得荣誉,1997年,就在杨乃珍60岁的时候,一曲《秦淮月》又获得了文化部第七届文华表演奖。这些新段子,都是杨乃珍和她常年合作的伙伴郁小庭创作的。郁小庭说,每次创作出新作品的构架后,杨乃珍总是不厌其烦地和他一起商量琢磨,“80年代以后,杨乃珍的艺术表现更成熟了,她的成熟不仅是从声音上去表现,而是更注重表现作品的内涵,能做到声与情的结合,声情并茂,所以她的作品听起来有深度,也给听众很强的感染力。”

  上世纪80年代初演出照

  毫无保留,扶持评弹年轻力量

  50岁后,杨乃珍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登台的频率。她说:“一块石头盖在地面上,小苗就顶不开,我还不如挪开一点,这样年轻演员就出来了。”按评弹行规,青年演员跟老师学习,必须表示表示才行;而老演员,也不太愿意公开自己的段子,把自己的看家本领让给别人。杨乃珍却打破这一行规,只要青年演员需要指导,或者要说唱她的段子,她总是有求必应,毫无保留。近几年,她整理了20万字的《金钗记》和《杨乃珍评弹曲目集》,供年轻演员无偿参考。2007年,全国曲艺家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对每个曲艺演员而言,能参加这样的大会是一种无上的荣誉,但各省名额有限,作为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这个名额本属于杨乃珍,但她却主动把名额让给能写能演的优秀青年评弹演员吴静。她对年轻人慷慨,对自己却有点“苛刻”。2006年,省曲协提出,能否为她搞个从艺50周年专场演出,然而,这个提议却被杨乃珍拒绝了。她说:“如果你的作品有影响,后人自然会记住,不需要自己来纪念。”

  70年代后期和所教的学生董梅、黄霞芬等在一起

  心系传承,为评弹事业奋斗终身

  中国曲艺牡丹奖落户江苏后,全省曲艺蓬勃发展,杨乃珍欣慰不已。对于挚爱的评弹,杨乃珍有喜有忧:喜的是如今听评弹的人又多起来了,书目多了,书场也多了。忧的是,有的年轻演员嫁给富商了,不登台了,有的改行到电视台当主持人了,年薪高达20万,这在评弹跑码头怎么也达不到。她说:“我不反对多样化选择,但我内心还是希望更多优秀人才能留在这个行当内。评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批真正有献身精神的人才能传承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