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词史高峰” 刻绘“一代词宗”
——评《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李煜》
文 | 裴伟
李煜(937年―978年)
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样式,生于大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最终淹没在历史风尘中,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年时间,却历经盛唐—五代—两宋,见证了十多个政权的兴衰,词虽然是种文学形式,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何尝不是一部史书呢!而在这部史书里,一直有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峰,这座高峰的名字叫李煜!近日,江苏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了《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李煜》。
著者高峰教授是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以唐、五代、宋文学史研究见长,著有《乱世中的优雅:南唐文学研究》。高峰自从承担“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书系《李煜》撰著任务以来,即着手搜集包括南唐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文学以及与李煜相关的各种资料,形成了容量可观的文献数据系统。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李煜其人其事进行了深度的思考,联系五代十国的历史发展形势,改变了以往对于传主形象的单面理解,得出了富于“理解之同情”的新的认识,既肯定其人性的真淳,也揭示他理政能力的欠缺;既描述南唐国运的日薄西山,也剖析后主勉力维持的良苦用心;既彰显李煜词的卓著成就,也褒奖他在诗、文、书、画等领域的创作价值。
作为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江苏文库•研究编》的组成部分,这部27万字书稿的撰著,作者在充分吸收前人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史结合,纵横观之,既注重历史线索的宏观梳理、江南地域的文化濡染,也注重个体命运、性情的揭橥,文学艺术作品的细致剖析,追求学术性与普及性的有机结合,彰显出时代文化变迁中李煜及其文学艺术的精神特质和非凡魅力,整体呈现李煜历史形象,推动了唐五代词和李煜研究。
以史明鉴,以人明道。本书通过南唐基业、中主时代、从嘉时期、后主岁月、臣虏末日、文艺成就,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李煜的一生经历,论述李煜家世、文化根基、理政能力、文艺成就、后世影响等,结构清晰,材料丰赡。传记着力反映在五代末天下归于一统的潮流中,面对北方宋朝的强势威逼,南唐所处的孤危政治处境,以及李煜无奈的屈辱遭遇和心态;立足于南唐地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李煜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心路历程,所作诗词的复杂情感内涵,并且揭示出李煜作为一代词宗“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词史贡献。这不是一本单纯的人物传记,也不是历史传奇,而是对大环境背景下家国与个人命运的中肯评判。既纵向展现李昪、李璟、李煜祖孙三代的人生轨迹与南唐历史,再现南唐时期繁华风雅的人文景象,又将李煜的个人遭际横向放置于五代十国的群雄逐鹿之中,同时展现杨吴、闽国、南楚、后周、北宋各势力的变迁与消长,成为一部荡气回肠的简明五代史。“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历史发展轨迹中所蕴藏的“天命伦常”足以为后人所借鉴。书中写李煜见到萧梁亡国之火劫余的《金楼子》而触目伤怀,吟咏成章,后半首“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联系到历史的进程每每惊人地相似,历史的教训总是令人悲恨相续。在南唐国灭时,李煜又匆忙命人将金陵皇宫所藏珍贵书籍文物尽数焚毁,中华文化再次遭受到一场不可饶恕的浩劫。对李煜的这一段蹈古的罪行表现予以强烈谴责!
以史为据,以理为证。历史的建构由事实与价值构成,在历史的运转之中以价值的维度作为筛选的内容。历史最终的总结或许不为严丝合缝,其契合程度并不严密,但是历史的主旨不是向人们还原过去的事实,而是对于主体意愿的精神成全。历史接续未来,载寓精神,反思意义,阐释人生,从而为人们建构一种价值本体。李煜祖籍徐州,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除了被俘后在汴梁度过了人生最后两年以外,他人生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南京生活。但他的家族人生与镇江(当时称润州)也有关,李煜本人在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以安定郡公为沿江巡抚使,肩负巡江重任。这本书中写到他的祖父、南唐烈祖在杨吴时代驻守润州,登位称帝后命令地方政府重修丹阳练湖,使周围四县皆受其利,也提及李煜的大哥李弘冀镇守润州,还写到南唐名士孙舫在金山寺题诗,“骚情风韵,不减张祜”。翰林待诏周文矩(句容人)的《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三个弟弟会棋的融洽场景。润州地处南北水陆交通要冲,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南唐时期成为拱卫首都金陵的东侧门户,书中重点讲述了南唐虎将林仁肇在润州任节度使,后被赵匡胤的离间计借李煜之手鸩杀的悲剧,也点及李煜选调“藩邸旧人”刘澄镇守润州,贪生怕死,以至于润州被吴越、宋联军兵不血刃占领的一段荒唐史事。对待李煜的创作,高峰指出《子夜歌》首句“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化用唐人润州杜秋娘《金缕衣》诗,流露出词人及时行乐之意。李煜是一位性情纯真的词人,他的苦与乐都直接流露,毫无掩饰,一片神行,妙在天然。李煜词的最大价值就在于:用非常精美而通俗的文字,表达出人类共有的感情。这也是他赢得千百年来人们共同喜好的根本原因。
以史带论,以点带面。江苏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李煜顺理成章列入了“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文化名人传”的要义是“仰望山脉”,核心词是“文化”,“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文化倾听、文化诠释、文化理解,是‘文化名人传’的最大难点,也是其最有意义的方面”。基于以上所述与“文化名人传”的撰写体例,本书重史料,主贯通,考察李煜家世及一生行实,呈现其文学精神成长的内在逻辑与完整过程,从时代性、独特性、创新性等维度进行阐释,有记述与讨论,力求结合历史语境展示李煜的创作特色与个性风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本书力求成为基于史料而有可读性的传记读本。传记读本不是单纯学术著作,而学术品位是评判人物传学术性高下的一把尺子,品位的高下决定著作质量的高低。著者基于研究者的立场,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遵循李煜的生命轨迹,以追本溯源的视角梳理阐述、深入探究一代词宗、亡国之君的人生轨迹与生命活动。作者适应联想的本能,强化融会贯通的能力,开拓更为多元而又不失准确的思维路径,从而进行更为丰富、多彩、科学、专业的文化研究与创新表达。著者不仅采用“述评”“汇考”等形式展示李煜研究重要的细部和研究的深度,还重视把一系列相关学科如社会学、环境地理学、经济学、城市学、逻辑学的方法和某些概念引入传记写作之中。任何有创造力的著作不是空论、泛论,而是要在事实的基础上揭示事物发展的大势大略、兴衰起伏,彰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总结经验教训,反映事物发展规律。“文脉”名人传中也应该有论,人物传中的论,以史带论,论由史出,切忌空论。著者能够将作家作品置于文学思潮和文学史秩序加以考察:在纵向上追溯其发生、发展的线索,为其所呈现出的种种形态找出历史的源头,在横向上通过比较的眼光来阐释出其中的个性与问题。李煜研究肇始千载,为词史显学,而著者通过这样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力图体现出研究的历史纵深感,以避免在讨论中陷入静止思考,力求以史带论、以点带面,终于写成文史合璧之书,情辞并茂之文。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为“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结构之一,其要义为“研究编”顶层设计中的“仰望山脉”,关键词是“文化”。山脉,是脊梁式的存在。“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仰启江苏文化史上的一座座高峰,何尝不是致敬文化脊梁,并挺起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仰望高峰,又何尝不是追溯文化基因,并自觉传承赓续优秀文脉。
作者简介
裴伟,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镇江教育》编委办公室主任。1990年开始写作投稿,业余研究涉及语言文学、历史、教育、民俗、书法等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