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初清华 | 胸中锦绣何所寄,长安未必遥不可及——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的空间意蕴简析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2023年08月03日10:25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自7月8日上映以来,截至7月26日,票房已达12.91亿,豆瓣评分8.2。即使是以“历史真实”的视角对该片提出质疑与批评的部分观众,对该片创作上的细节把握和立意之精美都是极为赞叹肯定的。而对于被部分观众吐槽观影体验中的“背诗”现场,或是因片长168分钟而导致孩子们注意力集中障碍,应该是极个别现象,至少我在影院观影时,身后、左右在影片开播前一直喧闹的男娃娃们,在整个影片播放过程中,都是极为安静且专注地看完并赞叹有加。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自7月8日上映以来,截至7月26日,票房已达12.91亿,豆瓣评分8.2。即使是以“历史真实”的视角对该片提出质疑与批评的部分观众,对该片创作上的细节把握和立意之精美都是极为赞叹肯定的。而对于被部分观众吐槽观影体验中的“背诗”现场,或是因片长168分钟而导致孩子们注意力集中障碍,应该是极个别现象,至少我在影院观影时,身后、左右在影片开播前一直喧闹的男娃娃们,在整个影片播放过程中,都是极为安静且专注地看完并赞叹有加。

无疑,《长安三万里》彰显了磅礴大气、独具魅力的东方美学。本文通过解析该动画片中的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意蕴,来探究这一首诗意辉煌的大唐咏叹调的建构奥秘。

诗情画意的自然空间:盛唐想象的影像符号

不同于电影《妖猫传》中金光闪闪、群星璀璨的宫廷盛宴,万国来朝、歌舞升平的盛唐想象,也不同于影片《长安十二个时辰》里长安街头花车斗彩,片中为人称道的空镜头,不过是为了复刻那座“熙攘繁盛,光耀万年”盛世都城想象,动画片《长安三万里》中除运用大远景空镜头,来塑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景观,还选择运用不同于唐代盛行的宫廷画派风格,而是沿用水墨写意这种中国动画学派独有的美学风格,进行构图和场景设计,塑造疏朗有致、“诗情画意”的盛唐想象。

以字幕交代安史之乱后吐蕃进犯边关始,《长安三万里》用鹰眼特写俯瞰战况惨烈、高适坠马,接高适凝视大鹏展翅直上高空的航拍空镜头,后接一马蹄声声自下而上的特写运动镜头,隐喻高适想起李白给他的灵感。此时已是由盛转衰的战乱之时,航拍苦寒的云山城,遥望积雪峡谷,高适无奈弃云山城退守泸水关,押解吐蕃战俘回营休整。高适手拿长枪,仰天长啸“天意啊天意!”后,颈上缠渗血绷带迎接持节监军程公公。程公公作为一宦官,出场极为气派,用仰拍其特写脚部镜头,加高适跪迎案前他皱眉俯视质询李白的对比构图,突出其权势逼人。

高适自述与李白是以诗为交,程公公则答曰:我朝人人写诗,上至圣上,下至贩夫走卒,何奇之有?随后,高适吟诵诗作“别董大”作答,隐喻高适所谓“诗”的含义并非程公公所言的一种文体,而是一种情怀、志向,从而开启对他们相交数十年的回忆。无论是对大场面战争的写意化处理,还是鹰眼、马蹄特写及航拍镜头边关苦寒的隐喻意义,以及被程公公问及李白时,高适吟诵诗作《别董大》时对位的边关画面,都奠定了整部影片其后一以贯之的“诗情画意”的写意风格。

这种写意风格,在后面盛唐叙事和影像呈现中,得到更淋漓尽致的表现。除了片中多次出现有隐喻意义的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空镜头,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相映成趣、情景交融的全景、远景镜头:从渤海高氏幼时求学的田园风光,到洞庭湖畔与李白偶遇芦苇荡,画外音介绍李白身份时的画面,李白学高家枪、教高适相扑,李白施唤鸟术时与群鸟嬉戏向着霞光万丈的太阳一起纵马飞奔的情景,埋葬“吴指南”时吟唱的“交交黄鸟,止于棘,彼苍者天,歼我良人”的情境,乃至二人迎着万道霞光李白许下得道之前先求取功名,都是美不胜收“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象。或许也有出于电脑制作成本的考量,整部动画片中,不论是在盛世前后的江夏黄鹤楼景象对比,还是江南水乡扬州,即使是在表现最繁华的京都长安,镜头里几乎没有熙熙攘攘、拥挤的人群,而是主陪体层次分明的全景写意镜头,这种场景构图设计,完美呈现了简约含蓄的东方美学对于大唐盛世的想象。

行卷、科举、制举:社会流动渠道的隐喻

如果说动画片《长安三万里》是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空间来表达对大唐盛世想象,其用行卷、科举、制举事件所营构起的社会空间,则是对唐朝社会流动的隐喻。

影片中不时出现的大鹏鸟,可以看作是诗人高适和李白的自喻。大鹏的意象,在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对其硕大无比、神力无穷的想象中诞生;完成在李白《大鹏赋》中不仅能“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有“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威力,“足萦虹霓,目耀日月”的神采和“块视三山,杯观五湖”的气魄想象中。用来比喻社会中有凌云之志,能搏击风云,翱翔万里的人才。

《长安三万里》中通过高适、李白等人的成长经历,刻画出唐朝社会空间中因门户、性别、种族而被固化的分层现象与被扭曲的社会流动渠道。即便是踌躇满志、胸中锦绣的大鹏之才,在那样的时代中,也难免怀才不遇的命运。片中李白痛吟好友“吴指南”是大鹏未曾展翅已折,也是对自己后面人生境况的隐喻。

片中高适介绍取功名的一条捷径,称为行卷。程公公补言:天下间的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根据《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商人的孩子及近亲,都不能入仕途,因此,在唐代中期之前,商人之子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李白自恃“才华抵得上一万个的相识!一亿年的情谊!”,求功名,首选行卷捷径,并做《大鹏赋》去求见郡守,却因商人之子的出身被拒之门外。到黄鹤楼饮酒解愁,拟题诗显示才华,却又被崔颢名作《黄鹤楼》中的才情所打击,该镜头画面用写意构图,用店小二及围观者的画外音夸赞“博陵崔氏,六大世家之首,二十不到,已进进士了!”“崔公子又年幼又有才华,家世又好;哪里来的两个蠢才!”的议论,给二人烙上蠢才的标签。李白行卷之路受挫。

片中借程公公之口,指出还有“制举”一途。高适远赴长安原本也是想通过祖上厚荫来博得赏识,走制举之路。结果发现“长安人心中渤海高家早已败落”,只有岐王爱才,给他安排在玉真公主宴中表演枪法,希冀得到玉真公主青睐后推荐给玄宗,高适使出全身解数表演出上阵杀敌之效能的高家枪法,只换来公主一句“有点吓人!”的不喜反馈。反倒是同被岐王安排性子清冷,不理小杜甫的王维抚琴,赢得玉真公主的芳心,直接请为上宾。片中通过与大象舞蹈表演、王维抚琴的节目对比,借小杜甫之口说出制举的评价标准:玉真公主喜欢音乐、舞蹈,还有画!再次强调,写诗人人都会,高适制举之路不通。

片中主要通过表现“中举”结果及社会反响来表现对“科举”一途的礼赞。除了在黄鹤楼时对崔颢已通过科举求得进士功名的夸赞,还安排高适初到长安时,则路遇科举考试现场点名,钦羡之余感叹自己读书愚笨无法从此途,并在高适制举失败后原本还留在长安寻找机会,偶遇进士及第的新科贵人高头大马街上疾驰“探花”以赴曲江宴的荣耀做呼应。虽是高适救下被惊了坐驴的心仪歌女,却敌不过新科进士的赠花,就一起赶赴曲江宴献唱,弃之而去。终于让高适意识无名之辈不敢来长安,应该在外郡成名后再来发扬光大,于是返乡苦读,终于在四十六岁时中榜并得一小官。

作为以孩子为主要观影受众的动画片,《长安三万里》除了对于行卷、制举这种向上流动渠道进行否定外,还加入了李白两次入赘官宦豪门(许氏、宗氏)的情节,但并未改变李白的人生境遇,借高适和世人之口对这种走捷径的想法进行了批评。片中用对比鲜明、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来营构社会空间,对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助益。

相扑之术:虚实相生的文化心理空间

相扑之术在动画片《长安三万里》中也是重复出现的镜头意象,共有五次。其中,从青年到中年,高李二人之间相扑较量三次。高适独自成功运用相扑之术两次:一次是实用,在张守珪帐中赢了一名胡人军官,赢得骑兵队正;一次是虚用计谋,就是佯装与郭子仪有嫌隙,自裁受审时,命人偷放吐蕃俘虏回营骗来吐蕃大军驻扎在峡谷官道中,打个时间差,抄小路偷袭云山城,与新来支援的严武部队实现夹攻,摆脱困境也避免重蹈哥舒翰的覆辙。

何为相扑之术呢?相扑运动早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原本是军中强健体魄的游戏,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娱乐项目。而动画片中李白悟出的相扑之术,最重要的在于,“虚虚实实,声东击西,最主要的就是骗过对手”,而要骗过对手的前提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怎么看都是真的,连你自己都以为是真的!”虚实相生所营构出的文化心理空间,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兵学范畴。

片中高适与李白角色的设置,也是这种虚实相生美学的体现。高适就是一个严谨实在的世间人,守规矩、讲诚信,有报国之心,也能时时反省自己,待友真诚,因为见过李白葬友“吴指南”于灵秀之地的诚意,无论是扬州之约或是长安之约,他都欣然前往。也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终得官至淮南节度使,后封渤海县侯。李白则被誉为谪仙人,从服装造型到行为表情,都与众不同,是世间难见之人。他既想得道成仙,又要功成身方退,有报国之心,能在发现安禄山官服异常后,想要赴长安报告;也能在被举荐给玄宗得翰林供奉时,以为可以大展宏图而马上邀约高适共事,转眼就醉酒几天不知归家。却在行卷被郡守拒见而舞剑发泄看到高适时,马上转为欢颜去黄鹤楼豪饮赋诗。正如李白《襄阳歌》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李白的高楼醉酒、夜夜笙歌,酒与诗碰撞出他隐逸为主、又不舍进取的独特文化心理空间,也是他能乐观豁达应对自己怀才不遇人生困境的主要手段。

该片对于二人间友情交往细节的处理,特别是心理空间的细腻把握,也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美学风格。片中高适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李白真当我是他好友吗?如果从高适两次赴约而李白早忘了约定,高适不知李白丧父又大病一场,高适不同意入赘也无用等细节来看,高适在李白心中似乎不太重要。但若从初识时李白就传他相扑之术,并且认为这对于高适非常重要,扬州别过三年后,商丘梁园高适老家李白来访,见面礼就是检验“亦虚亦实”的相扑之术。对于高适不仅相扑胜了,而且已有诗名不再结巴,李白由衷赞叹!李白、杜甫专程到梁园邀高适陪他一起去受道箓等细节来看,高适无疑是李白最看重的人之一。

高适又信任李白吗?在李白第一次为入赘事来访梁园时,讲他少年在象耳山读书路遇老太婆铁杵磨成针的典故,高适发出疑问:“李兄,真有其事吗?”在李白因做永王幕僚而获刑求救前,高适分别在扬州、长安、济南三次在李白酒酣之际黯然离去。特别是最后一次,济南受道箓仪式完成后的狂饮庆祝,动画对诗作《将进酒》心理空间的视觉化呈现,高适与李白等人终于同步沉浸式感受李白的诗中世界。最先醒来的还是高适,他唤醒李白告别,用谪仙人与世间人间的差距来暗喻友情已有了鸿沟!出世修行的李白,入世到边关做哥舒翰幕僚的高适,从此将走向不同的人生路向。两人间最后这场相扑较量,不仅是为高适送行,更是重温友情,饱含了李白对高适的不舍之情。

曾经因为有着共同的凌云志、“长安”梦,让他们成为挚友,共同见证了对方的成长,而当“长安”似乎遥不可及时,坚守还是放弃,不同的选择似乎将终成陌路。再有交集之时,天壤之别的两人身份正好调了个,世间人已成人上人,谪仙人则为阶下囚。最终的结局是高适相扑之术成功击败吐蕃进攻为长安解围后的功成身退,而李白则未至流放地夜郎就获大赦,又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传世。

长安既是实实在在的十三朝古都,作为政治核心,自然备受追捧,隐喻着唐朝士人长期对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仰视和向往。正如片尾高适所言: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诗是情怀,书是途径,只要报效祖国的情怀还在,追寻理想的路径还在,不论距离有多遥远,只要坚持,终有抵达的可能。对于着力以写意笔法建构虚实相生意境的东方美学的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只需感受其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就好,实在不必拿史实作为标准去苛求其艺术创作的真实性。

作者简介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
Baidu
map